相关专题
王世襄手绘85种榫卯结构(清晰图,收藏)
榫,剡木入窍也。俗谓之榫头。亦作笋头。榫卯(sǔn mǎo)是在两个木构件上所采用的一种凹凸结合的连接方式。凸出部分叫榫(或榫头);凹进部分叫卯(或榫眼、榫槽)这是古代中国建筑、家具及其它木制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。
王世襄,字畅安,男,汉族,北京人,祖籍福建福州。著名文物专家、学者、文物鉴赏家、收藏家、国家文物局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、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。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。
1938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国文系学士学位。
1941年获燕京大学文学院硕。
1947年3月任故宫博物院古物馆科长及编纂。
1962年10月任文物博物馆研究所、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。
1980年11月任文化部文物局中国文物研究所研究员。
主要著作:《清代匠作则例汇编》、《竹刻艺术》、《髹饰录解说》、《明式家具珍赏》、《中国古代漆器》、《明式家具研究》等,对中国近代文物界与收藏界有深远影响。其夫人袁荃猷为近代古琴家,两人向来是琴瑟和鸣,一人编书一人绘制。就像本文所要研究的明式家具,其中插图部分便是由其夫人袁荃猷手绘完成。
王世襄老先生手绘85种红木家具榫卯结构,从简单到复杂,从入门到精通,诠释了中国传统家具文化的精粹与灵魂。
▲ 薄板拼合:龙凤榫
▲ 薄板拼合加穿带
▲ 厚板平口胶合
▲ 厚板栽直榫拼合
▲ 厚板栽走马销拼合
▲ 厚板嵌银锭榫(燕尾榫)拼合
▲ 厚板出半榫拍抹头
▲ 厚板出透榫(通榫)拍抹头
▲ 厚板出透榫及榫舌拍抹头
▲ 厚板拍抹头(翘头与抹头一木连做)
▲ 厚板闷榫角接合
▲ 平板明榫角接合
▲ 平板一面明榫角接合
▲ 平板勾挂接合
▲ 圆材丁字形接合(横、竖材粗细相等)
▲ 圆材丁字形接合(横材细、竖材粗、外皮不交圈)
▲ 圆材丁字形接合(横材细、竖材粗、外皮交圈、榫卯用蛤蟆肩)
▲ 方材丁字形接合(榫卯用小格肩)
▲ 方材丁子形接合(榫卯用大格肩、实肩)
▲ 方材丁字形接合(榫卯用大格肩、虚肩)
▲ 方材丁字形接合(两根横枨与直足相交,大格肩、虚肩,两枨出榫格)
▲ 方材丁字形接合(两根横枨与直足相交,大格肩、虚肩,两枨出榫一)
▲ 方材丁字形接合(榫卯用齐肩膀)
▲ 方材丁字形接合(榫卯大进小出)
▲ 圆材丁字形接合(裹腿做,两枨出榫格肩相抵)
▲ 圆材丁字形接合(裹腿做,两枨出榫一长一短)
▲ 方材丁字形接合(裹腿做,两枨出榫一长一短)
▲ 椅子管脚枨赶枨(步步高)
▲ 椅子管脚枨赶枨(前后低,两侧高)
▲ 柜子底枨两枨互让(各用大进小出榫)
▲ 柜子底枨两枨出榫(一透一不透,侧面牙条出透榫)
▲ 方材闷榫角接合(各出单榫)
▲ 圆材闷榫角接合(出榫一单一双)
▲ 圆材闷榫角接合(挖烟袋锅)
▲ 方材角接合(床围子攒接斜卍子)
▲ 板条角接合:揣揣榫之一(正、背两格肩)
▲ 板条角接合:揣揣榫之二(正面格肩,背面不格肩)
▲ 板条角接合(嵌夹式)
▲ 板条角接合(合掌式)
▲ 直材交叉接合:十字枨
▲ 直材交叉接合(床围子十字相交小格)
▲ 三根直材交叉接合(六足高面盆架底枨)
▲ 弧形弯材接合 楔钉榫之一
▲ 弧形弯材接合 楔钉榫之二
▲ 格角榫攒边之一(三角小榫用闷榫)
▲ 格角榫攒边之二(三角小榫用明榫)
▲ 攒边打槽装板
▲ 攒边打槽装板(面板装在拦水线下)
▲ 攒边打槽装板(面板装在翘头下)
▲ 攒边打槽装板(面板装在翘头下,所示为大边与抹头正面的两个不同)
▲ 攒边打槽装板(面板装在翘头下,所示为大边与抹头的背面)
▲ 攒边打槽装板(圆香几面)
▲ 无束腰杌凳腿足与凳面的结合
▲ 无束腰裹腿做杌凳腿足与凳面结合
▲ 有束腰家具抱肩榫结构
▲ 有束腰炕桌齐牙条结构
▲ 高束腰结构
▲ 四面平家具腿足与上部构件的结合
▲ 高束腰加矮老分段装绦环板结构
▲ 夹头榫结构(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与牙头)
▲ 夹头榫结构(腿足上端开口嵌夹牙条,打槽装牙头)
▲ 夹头榫结构(腿足上端打槽装牙条、牙头)
▲ 插肩榫结构
▲ 插肩榫结构(牙条、牙头分造)
▲ 插肩榫变体(牙条里面开槽挂销)
▲ 粽角榫结构
▲ 霸王枨结构
▲ 椅子后足穿过椅盘的结构
▲ 椅盘边抹与椅子腿结构
▲ 角牙在横竖材上打槽嵌装
▲ 角牙一边入槽一边栽榫与横竖材结合
▲ 角牙一边留榫一边栽榫与横竖材的结合
▲ 条案的腿足与托子的结合
▲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
▲ 方形家具腿足与方托泥的结合
▲ 圆形家具腿足与圆托泥的结合
▲ 座屏风墩座结构
▲ 衣架墩座结构
▲ 灯台墩座结构
▲ 攒斗灯笼锦栽榫
▲ 卡子花栽榫
▲ 一腿三牙方桌垛边栽榫
▲ 有束腰床榻牙条穿销
▲ 罗汉床围子上的走马销